
一看到中式“卡脖子”的威力,西方就想着在中俄之间的空档里搞点动作,结果慷慨地把“泼天富贵”都送到了蒙古国,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蒙古国夹在中俄之间,国际上的曝光度其实不算高,我们能知道它的事,往往也就是政府换了届,或者是某个大矿准备和中国合作啥的。
不过,最近西方国家似乎在加紧调整对蒙古国矿产资源的部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个矿业巨头在蒙古国的投资项目也有了新的进展,这个动向咱们得多留意。
第一个例子是英澳矿业巨头力拓集团旗下的绿松石山脉公司。
十几年前,这家公司投了蒙古奥尤陶勒盖铜金矿(跟附近的塔温陶勒盖煤矿不一样),持股66%,蒙古政府占了34%。到了2022年,力拓集团又用33亿美元买下了绿松石山脉公司49%的股份。
不过呢,绿松石山脉公司在2018年7月和2019年7月两会被另一方股东告到法院,说他们对投资者宣称这个矿能“按计划”和“按预算”开采,但实际上,矿的投产时间比预期晚了整整两年,花费比预算多出了19亿美元(原本预计总投资在65亿到72亿之间) 。
在芝加哥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带领下,绿松石山脉公司的其他股东们将公司告上了美国法院,原因是隐瞒了奥尤陶勒盖铜金矿扩建的情况,欺骗了投资者。
这起案件在今年10月15日传出最新消息,曼哈顿地区的法官决定批准和解方案,力拓集团会支付1.3875亿美元的赔偿金,作为条件,股东们同意撤回起诉。
到这个时候,奥尤陶勒盖铜金矿会按着力拓集团的安排,继续进行开采工作。
这个矿位于蒙古国南戈壁省,离中国边境不到一百公里,铜的储量有3110万吨,而黄金储量排在全世界第六位,矿区的面积和乌兰巴托市区差不多大。
第二个事儿是加拿大的特洛伊矿业公司刚刚宣布,说他们打算在2026年初的某个时间拿到蒙古国颁发的采矿许可证,预计最早可能在2026年2月底到3月初开始进行采矿工作。
这家公司投资的是蒙古国东南部东戈壁省Tsagaan Zalaa地区的高纯度石英二氧化硅矿,主要瞄准中国市场以及亚洲其他区域。
高纯度二氧化硅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光伏、激光以及军工领域,最初这矿并没有多高的关注度,但在如今中国政府强硬应对美国制裁、对稀土和其他关键材料出口加强管控的情况下,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这两个实例,都是西方国家试图掌握蒙古国重要矿产资源的表现。
蒙古国在苏联解体之后,采取了“第三邻国”策略,试图通过加强与西方国家的联系,来缓冲中国和俄罗斯带来的影响。
不管蒙古国怎么拼尽全力,它的土地毕竟被中俄两国环绕,没有通海的出路这个现实始终没法改变。
蒙古国矿藏丰富,但过去三十多年里,对中国的投资一直是有点矛盾的心态,既想获得好处,又担心风险,反倒是向西方大门敞开得更大一些。
即使面对西方的投资,蒙古国的态度也挺微妙,既想引进西方资金,又怕战略资源跑掉,导致政府搞得一套复杂的矿产开采审批流程,对本地就业比例、环境评估、技术转让这些方面都要求挺严的。
美国还是加大与蒙古国的合作力度,政府出资搞了不少矿产相关的研讨会、投资推介会、技术培训课程啥的,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人也被允许去蒙古西部做地质调查。
美国的战略挺明确的,就是想让西方国家掌控蒙古哪些关键的矿产资源,阻止中国顺利使用,或者在使用时也能让西方企业分一点利益。
美国政府也清楚,要是让本土矿产公司直接投资,可能会引起中俄的警惕,所以就通过外交“大战略”推动澳大利亚、加拿大甚至印度的矿业企业,与蒙古合作,借此让“盟友”帮它落实战略布局。
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重要矿场以外,印度的矿业公司也从去年起就开始和蒙古商谈开采煤炭以及其他一些矿产资源的事情。
蒙古的地理条件也让西方头疼:所有的矿场都没通海路,矿石要想低价运到世界各地就挺难的。
其实,西方国家也很明白,俄罗斯并不缺这些资源,只有中国才是最近、最合适的买家。
力拓投资的奥尤陶勒盖铜金矿别无二选,只能卖给中国;不过,加拿大的特洛伊矿业公司倒是打算用蒙古的公路,把石英矿运过去,然后北接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再通过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海运出去。
印度倒是挺特别的,试图用外交手段打通从俄罗斯到西边通往里海的路线,再经过伊朗的铁路系统,把货运拉过去,最后靠海路运输。不过,截止目前,这些打算都还没变成真的。
就算印度和蒙古签了个勘探合作协议,公开说法也就是“技术支持”跟“能力建设”这一套,真要说到矿权转让或者实实在在的投资,目前还没有任何实际动作。
因此,西方国家和印度要在蒙古的矿产资源上打“小算盘”,基本上很难得逞。
归根到底,蒙古国的这些矿产资源虽然中国需要,但并不是非得要的,中国可以选择买也可以选择不买,陆地运输以及出海通道是否提供,也全看意愿。
俄罗斯跟西方国家关系变差,也不一定会提供出海通道。难不成他们想靠空运?印度设计的运输路线费用更高,用来运煤炭,怕是觉得亏得不够多吧。
中国得让蒙古国明白这些道理,不能只让他们模糊不清。
靠谱的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