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伊朗果真是“蠢”吗?
有人说,打仗就是一个国家实力最直观的衡量标准,这话还挺有道理的!
比如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多还没停呢。虽然俄罗斯看起来占了点便宜,但实际上它的真实实力也摆在那儿了——想要继续稳坐全球第二军事强国的位置,可没那么容易了!
再有印巴冲突嘛,这事就更明显了——印度要是输了,那南亚的霸主地位已经不保了,也就是说对南亚的威慑力大打折扣。不管莫迪怎么搞庆功会,也是掩盖不了这个事实的呀!
说到印度还打算跟中国比划,可能这回连他们自己都不敢再提了吧。毕竟,要是先把中国的“小弟”干赢了,再去跟中国作对,未免挺不合算……不过,这次印巴的争端中,最出乎意料的事,反倒发生在伊朗身上!
据说呀,在这次印巴争端正激烈的时候,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跑去印度,跟印度外长苏杰生签了个《伊朗跟印度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这个协议啊,涉及经济、文化啥的多个方面,签完还有效力,真是挺特别的事儿……
一时间,大家都调侃伊朗这操作简直脑袋有坑,呆得太离谱了,就像“1949年加入国民党”那样荒诞,偏偏在印度败仗前一天,居然选了站队支持印度,这操作真让人哭笑不得。
那现在第一个问题都来了:这真能说明伊朗“傻”吗?
其二:莫笑他人“蠢”
自从伊朗遭到美国制裁之后,之所以还能坚持下来,不光是靠中国、俄罗斯这些国家的支持,没想到印度居然也不走寻常路,大肆购买伊朗的石油。
经过查实,自2012年4月起,印度每天进口大约220万桶石油,成为伊朗最大的买家。直到2018年以后,这一局面才被打破,因为中国取而代之,成为伊朗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缺少这段时间的变化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那段时期,印度对伊朗的采购相当频繁,虽然受到一些国际制裁的影响,但仍坚持进口。而中国在这时逐渐加大采购力度,设备和政策的调整让其最终成为最大买主,这背后的原因也包括两国的合作关系愈发紧密,和国际局势的变化所带来的市场调整情况。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在2017年刚上台那会儿,就撕毁了奥巴马政府和伊朗签的协议,重新对伊朗动手搞制裁。印度为了不惹麻烦被美国制裁,宰得不敢太过火,减少了买油的量,可人家仍然稳坐第二大买家的位置。
关于第二点,大家都知道了吧,俄乌冲突一爆发,印度就捡到了个便宜——俄罗斯的石油价格变得更低了。而且呢,印度还能当个“二手商贩”,把这些油卖给欧洲那些“冤大头”,赚个差价,可真是稳赚不赔!总而言之,印度一直是伊朗石油的大买家之一,伊朗的经济嘛,也离不了石油出口这条命脉。
现在你是不是明白了,为啥印巴冲突一旦爆发,伊朗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几乎第一个站出来说:“别打啦,我来当调解人怎么样?”可惜人微声轻,没人搭理它,没人听它的。
对伊朗来说,这趟关系紧密,毕竟跟巴基斯坦接壤,又有中巴经济走廊在手,简直是它的命脉所在。要是中巴经济走廊被断了,若美国和以色列趁机出手攻打,伊朗就会陷入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窘境。
要知道,俄罗斯深陷俄乌冲突,连叙利亚都可能被放弃,怎能还帮得上伊朗?所以,只能靠这条中巴经济走廊,接受援助了!
但问题是,印度可是伊朗石油的大客户,怎么办呢?伊朗只好一边呼吁双方停火,扮演调解人角色,一边又暗中观察局势,然后按照对自己最有利的路子行事。
这也是为什么伊朗在被巴基斯坦在空战和无人机大战中打得惨不忍睹后,还会傻乎乎地跑去印度,与其签订《伊朗与印度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确保中巴经济走廊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保证印度这个重要的大客户不流失!
就是说嘛,这就是典型的“骑墙”策略吧,明明两边都能兼得、都想得到的好处,偏偏非得舍弃其中一个,哪有这么做的道理呀!再说第二个原因,主要跟中东地区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纷争有关了。
伊朗是什叶派的领头羊,沙特则是逊尼派的霸主,而巴基斯坦呢,明明也是个逊尼派国家,站在沙特这边。这么看来,伊朗和巴基斯坦关系还算不错,主要得归功于中国之前推动的“沙伊和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要知道,自伊朗霍梅尼革命之后,两国几乎闹翻了,,毕竟之前,两边都算得上美国的准盟友,一起对抗苏联。而在美国入侵阿富汗的时候,巴基斯坦也给了美国不少帮忙,这就惹得伊朗挺不高兴,心里挺不爽的。
当时大家都能一眼看出来,美国借着2001年9.11事件入侵阿富汗,其实就是想把伊朗给框住,防止它再搞事情。接着,2003年,美国又发动了第二次海湾战争,把萨达姆推翻,搞下了伊拉克,动作挺明显的。
由此可推,伊朗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因着历史渊源和宗教背景的种种因素,不可能因为一个“伊沙和解”就立马消弭矛盾了吧?肯定都还有自己的算盘和利益盘算在里面。
所以说,倒也不能排除伊朗可能是想趁机挖美国的墙角嘛,毕竟印度这边的“印巴冲突”,可是在美国的套路下吃了不少亏。
其实,伊朗这次帮了个大忙,给莫迪增加了底气对抗美国,也顺势削弱了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你说,伊朗跟印度站队,是不是挺明智的?估计没人会再觉得这蠢了吧!
其三:美、沙史上最大军售协议
别再用美国那套霸权思维来套在现在的局势上了,什么不站队中国就成敌人的说法也别太当真。得明白,国家之间的关系可比表面看起来的复杂得多。像中国和美国,为什么突然不吵关税战,反而像“哥俩好”似的合唱起来?
有个挺犀利的看法:中美两国得确保在激烈角逐的过程中,不会被别人趁机夺走成果,变成别人的嫁衣。说到这个,就得提到美国和沙特签那个号称史上最大军售协议的事了……
报道称,特朗普一到中东就马不停蹄地展开访问,第一站就到了沙特。就此,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双方达成了一份接近1420亿美元的军火交易协议,这也是两国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军售合同。
像印巴冲突之后,伊朗和印度也达成了协议。说白了,沙特明知道这次中美关税大战中,美国败了给中国,但为什么还和美国签这么大的协议呢?这不就等于是在帮美国送钱,算是“资敌”蹭热度吗?
难不成沙特也像伊朗那样,像“1949年加入国民党”般愚蠢?大概提到沙特,很多人应该不会这么觉得吧。有些人说,这反映出了贫富差距的明显差异。不过我觉得,这事儿跟伊朗的贫穷和沙特的富裕关系不大,多半是各国利益角逐的问题。
自从基辛格访沙,推动了美元挂钩石油的策略以后,沙特就变成了美国在中东的另一个关键词点,重要程度根本不输以色列,甚至我感觉还比它更关键!
换句话说,沙特堪称美国霸权体系中的关键支撑力量。虽然在当前的大环境变化中,逐渐向中国靠拢,但只要美国仍然是全球的头把交椅,沙特也不会轻易跟美国翻脸 —— 对它来说,能用钱解决的麻烦,基本就算不大的事儿!
特朗普搞关税战,实际上就是没钱撑了。这次印巴冲突背后,有美国挑唆的影子,也说明美国真的没啥钱了!所以,特朗普一趟中东之行,优先考虑沙特,也就是奔着钱去的!沙特心里清楚,难不倒他们!
就像伊朗跟战败的印度签协议一样,沙特向美国送钱,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一个原因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求,伊朗的处境其实挺尴尬,而沙特就显得很潇洒——伊朗是靠卖油维持,而沙特则是直接拿钱花。
第二个原因也跟中东的历史、宗教以及各种复杂问题有关,双方都在努力巩固自己的阵地,生怕在这场大变动中被端上菜单——伊朗盯上印度,沙特则锁定美国!关键在于伊朗出手笨拙点,沙特则行动轻巧巧妙,主要因为伊朗经济拮据,而沙特手头宽裕。
正因如此,理解了伊朗的“笨”,就明白为什么沙特会和美国签那史上最大规模的军售合同——全都跟国家利益紧紧有关,为的就是不让自己成为别人盘中的菜罢了……
靠谱的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