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1】
阮郎归·谁言无处避炎光
宋·张抡
谁言无处避炎光。山中有草堂。
安然一枕即仙乡。竹风穿户凉。
名不恋,利都忘。心闲日自长。
不须辛苦觅琼浆。华池神水香。
盛夏时节,烈日当空,人们总爱抱怨世间无处躲藏,诗人却给出了不同回答。
他说,谁说没有地方去躲避炎炎烈日?在青山深处,有一座简陋的茅草屋。
躺在草堂中,睡一个安稳的午觉,就像是到了仙人住的地方。清风穿堂而过,送来阵阵凉意。
将功名利禄全都抛到九霄云外,等到心境闲适下来,时间自然就会变得悠长。
不需要费尽心思去寻找什么琼浆玉液,你瞧这山间的清泉,从石缝中汩汩流出,掬一捧泉水饮下,甘甜清冽,胜过天上的美酒。
避暑,不只是体感上的凉爽,更是心灵的宁静。
诗人在一间草堂、一缕清风、一池清水中,获得了很大的满足。
如今,那缕穿过草堂的竹风,依然能够让我们感到一丝清凉。
图片
【2】
西湖纳凉
宋·曾巩
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
鱼戏一篙新浪满,鸟啼千步绿阴成。
虹腰隐隐松桥出,鹢首峨峨画舫行。
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
去哪里才能躲避闷热潮湿的天气,眼前的西湖,一碧万顷,碧波荡漾,让人神清气爽。
水中的鱼儿绕着竹篙嬉戏游玩,泛起朵朵细细的水花,湖边绿树成荫,到处能够听到清脆的鸟鸣声。
松桥边,桥拱像一道彩虹若隐若现,一艘艘装饰精美的游船,在湖面上缓缓前行。
诗人说,自己最喜欢晚风送爽、月色朦胧的时刻,可以在紫荷的清香中,聆听泉水的叮咚声,这才是消夏的最高境界。
这首七百年前的消暑诗,今天读来依然鲜活。
诗人这种“紫荷香里听泉声”的慢生活智慧,使得炎夏自可化为风月。
图片
【3】
夏日口占
清·郝懿行
人言三伏暑天长,我有间中逃暑方。
山气西来间带爽,窗风北过午生凉。
心清不借甘瓜镇,几静惟闻古墨香。
更喜眠余湘簟冷,蝉声乱落读书床。
盛夏时节,人们都在抱怨三伏天太过漫长,可是,诗人却有个逃离暑热的妙方。
清晨,从西边吹来的山风,清新凉爽;午后,北风拂过窗棂,室内顿时变得清凉。
所谓“心静自然凉”,不需要依靠冰镇的瓜果来防暑降温,书桌上古墨的幽香,让人神清气爽。
午睡醒来,竹席依然透着凉意,窗外的蝉鸣声此起彼伏,夏日的时光真的好惬意呀。
真正的酷热从来不在空气中,而在浮躁的心中。最好的纳凉处,永远在闲适的心境与丰盈的精神世界里。
对比当下,消暑的方式看似很多,但缺少了一份内心的宁静。
炎炎夏日,寻一处清凉所在,与书为伴,与墨为友,听蝉鸣,沐清风,这才是真正的高雅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靠谱的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